Page 13 - 中国企业报手机报-2023年10月17日
P. 13

12     副刊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编辑:康源 校对:王培娟 美编:王祯磊





                                                           仄韵律诗怎么写




               仄韵律诗较为少见,即使是在唐代律诗兴盛时期也为                     是入声(本韵韵部之外的入声字)。如果说本韵为上声或去                       3、在平韵律诗中,还有五言出句第三、第四(七言第五、
            数不多,现在写作仄韵律诗的人就更少了。在有关律诗的                      声,而首句邻韵用入声尚可容忍的话;那么本韵为入声,首                    六)两个字拗,对句第三(七言第五)一个字救的情况(仄仄
            论著中也大多只谈平韵律诗,很少论及仄韵律诗。有所论                      句用上声或去声作邻韵则是万万不可取的。押入声字韵在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若颠倒为仄韵(平平平仄平,仄仄仄
            及的,也大多十分粗略,未见详述。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                      格律诗乃至格律词中,向来是自成一体,从不与其它韵部相                    仄仄),则更加行不通。理由同上。
            憾,为我们诗坛百花园中的这支奇葩作点护花老农的工作,                     混的。偶尔出手帮一下别人尚可,但它从不求助于人。如                        其实,上述几种拗救,都是仄脚句拗,平脚句救。这在
            以利于她绽放得更加鲜艳。                                   果首句叶(Xié)平声韵则是可以的,这同平韵律诗首句可                   平韵律诗中,是对句救出句,即先有拗后有救;变成仄韵后,
                                                           叶仄声韵是一样的,可作首句不入韵对待。                           是否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出句救对句,即先有救后有拗呢?当
                首先,仄韵律诗的基本规则与平韵律诗相同
                                                              当然,以上所论都是就押旧韵(平水韵)而言的,若用                   然不可,这有违常理。拗句相对于正格来说,是偏差,是差
               (一)仄韵律诗的基本句式,与平韵律诗相同,只将出句                  《中华新韵》写仄韵律诗,按照《新韵》要求安排便是。                      错,错误总是犯了才改,没见过未犯先改的。当然,诗人有
            与对句颠倒过来即可。例如:                                      其次,仄韵律诗应增加一条规则——诗联末                       时为了照顾在对句中的可变通处必须用一个变格字,于是
               [唐]王涯《闺人赠远》:                                端忌“三仄尾”                                       索性先在出句中故意安置一个拗字,以形成互补。但这并
               啼莺绿树深,语燕雕梁晚。                                                                              没有改变出句拗对句救的实质,只不过是预先设拗,尔后施
               ――||― ||――|                                    律句平仄安排的宽严方针之一,是出句从宽,对句从                    救罢了。王力《汉语诗律学》举了一个这种例子:“雨中草色
               不省出门行,沙场知近远。                                严,韵脚处更严。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                  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出句中“绿”字本可用“青”字以
               |||―― ―――||                                 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平韵律诗的三仄尾,出现                   不至于形成拗句,但因对句“红”字非用不可,于是先用一个
               这是一首仄韵五绝,首句不入韵。两联的出句均为平                     在出句,不是韵脚处,其位置的重要性相对较弱,因而无须                   “绿”字而故意拗之。从这个实例看,依然是出句为拗(不管
            脚,对句均为仄脚,与平韵律诗恰好相反。                            避忌。但仄韵律诗有所不同,若出现三仄尾多为对句的韵                     是有意还是无意),对句为救,而绝不是相反。对句虽然有
               (二)仄韵律诗所要遵循的规则,如“相对”、“相粘”、对                 脚部位,即一联的最后收尾处,属重中之重。这同平韵律诗                    个“红”字可视为拗,但这是一种合规变通,它本身完全不需
            仗、忌出韵(同一韵部)、忌孤平、忌三平尾等,都与平韵律诗                   的“三平尾”所处位置相同,分量相同,其危害亦相同,因而                   要救,所以根本不存在出句救对句的问题。
            相同。例如:                                         应与忌三平尾一样忌三仄尾。                                     最后,有一点需要提及,仄韵律诗出句末字
               [唐]韩偓《意绪》:                                     在笔者查阅到的唐宋诗人的仄韵律诗中,尚未见到韵                    的平仄曾经另有规矩
               绝代佳人何寂寞,梨花未发梅花落。                            脚处有三仄尾出现。但在唐宋诗人的平韵律诗中,三仄尾
               ||―――|| ――||――|                             却是时有所见的。                                         盛唐时期的仄韵律诗,曾经有一条平韵律诗所没有的
               东风吹雨入西园,银线千条度灵阁。                               不过,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一是早期的仄韵律诗,尤                   规矩,主要是在仄韵五律中,各联出句末字须平仄相间,而
               ―――||―― ―|――|―|                             其五律,其出句并非一律用平脚,而是平仄相间;二是在首                    且是多为先仄后平。如:
               脸粉难匀蜀酒浓,口脂易印吴绫薄。                            句入韵时,这个首句也是仄脚。在这两种仄脚为出句的情                        [唐]李颀《塞下曲》:
               ||――||― |―||――|                             况下,其三仄尾是不必刻意避免的,因为它不处在整联的收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
               娇娆意态不胜羞,愿倚郎肩永相着。                            尾处,其地位没有那么重要。这同平韵律诗对待三仄尾的                        ――|―| ||――|
               ――|||―― ||――|―|                             容忍是一致的。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
               这是一首仄韵七律,首句押本韵,入声十药韵,一韵到                        再次,仄韵律诗的拗救与平韵律诗有同有异                          ―||―― ――|―|
            底。相粘、相对皆与平韵律诗无二。它的颔联对仗不严谨,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这在平韵律诗中也是允许的。它的颈联对仗是工整的。这                        (一)仄韵律诗的本句拗救,与平韵律诗相同。如○仄                       ―――|| ||――|
            种颔联宽松颈联严谨的手法,完全符合律诗的对仗要求。                      平○平仄平,第一字拗,第三字救(救孤平);平平○仄○平                      帐下饮葡萄,生平寸心是。
               (三)首句押韵与否也同平韵诗一样,首句若入韵,可用                   仄,第四字拗,第三字救(特殊格式)。这些本句拗救,在平                      |||―― ――|―|
            本韵,也可用邻韵。用邻韵可上声、去声通押。上述所举两                     韵律诗中是这样,在仄韵律诗中仍是这样。                              这首五律的四个出句,各自末字郡、裘、雪、萄的平仄,
            例,前者首句不入韵,后者首句入韵,且入本韵。再举一例                       (二)平韵律诗中的出句拗,对句救,用在仄韵律诗上并                   依次为仄、平、仄、平,正好是平仄相间,且先仄后平。当然,
            首句用邻韵的:                                        不可行。                                          这种出句末字的平仄相间,也有先平后仄者。例如[唐]刘
               [唐]吕温《戏赠灵澈上人》:                                 1、在平韵律诗中有一种拗救,五言出句第三(七言第                   长卿《湘中纪行十首》中的《浮石濑》: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五)字拗,对句第三(七言第五)字救(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平)。将其颠倒为仄韵律联(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是可                      ―||―― |――||
               这首七绝两联韵脚字“境”、“影”押上声二十三梗韵,首                  行的。它的可行并不表示拗救也可颠倒,而是因为这时的                        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句末字“兴”属去声二十五径韵。本韵为上声,邻韵为去声。                    出句“平平平仄平”并非拗句,而是一种合规变通(说它虽拗                      |―||| ||――|
               仄韵律诗首句用邻韵上声、去声可通押,一般不与入声                    而无须救也可);对句“仄仄仄平仄”是半拗句,可救可不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
            通押。但也偶见本韵不是入声,而首句用邻韵为入声                        救。这样两个都可不予补救的律句,可视同为不存在拗与                        ||―|― ―――||
            的。如:                                           救的关系,谁前谁后是一样的。                                   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唐]刘禹锡《罢知州游建康》:                                2、在平韵律诗中的另一种拗救,五言出句第四(七言                      ―――|| ―|――|
               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                                第六)字拗,对句第三(七言第五)字救(仄仄平仄仄,平平                      这种平仄相间的规矩,到了中唐时期已被打破,一些诗
               官闲不计程,偏上南朝寺。                                平仄平)。若颠倒为仄韵联(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是                   人已不完全遵守;到了晚唐,人们已基本放弃了这个规则,
               这首仄韵五绝首句的“力”字属入声十三职韵,其它两                    行不通的。律联的平仄安排有一个讲究,即出句要求宽,                     将出句改为一律用平脚。我们今天再来写仄韵律诗,不必
            个韵字“思、寺”为去声四寘韵。这种本韵为上声或去声,而                    对句要求严。仄仄平仄仄在平韵律联中作出句,在对句平                     把前人放弃的规矩再拣起来,还是以出句全用平脚为宜。
            首句邻韵用入声的律诗为数不多。我们今天在创作仄韵律                      平平仄平的救助衬托下是和谐的;但在仄韵律联中它成了                     当然,出于写作的某种特定需要,或者仅凭爱好,进行包括
            诗时,应以尽可能不用此例为好。                                对句,即使有出句平平平仄平先作铺垫衬托,也是不和                      运用此种规则在内的多种尝试,也未尝不可。
               需要指出是,押入声韵的律诗,如果首句用邻韵,仍须                    谐的。                                                              (十至十二版稿件作者:赵树元)


                                                              不
            ( (上接第上接第十一版十一版))                                 不过过,,律诗以平声韵居多必有其客观原因律诗以平声韵居多必有其客观原因,,较多的说较多的说  衰退的今天退的今天,,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继续固守旧的框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继续固守旧的框框。。正确正确
                                                                                                         衰
               其实实,,仄韵律诗与平韵律诗的关系仄韵律诗与平韵律诗的关系,,绝非是正格与变格绝非是正格与变格
               其                                           法                                             的
                                                                                                         的态度是与时俱进态度是与时俱进,,让仄韵律诗与平韵律诗并行发展让仄韵律诗与平韵律诗并行发展,,相相
                                                           法是是,,这与诗歌多用于吟唱和入乐的性质有关这与诗歌多用于吟唱和入乐的性质有关。。如经本植如经本植
                                                          《中国古典诗歌学中国古典诗歌学》》第第 2121 页说页说:“:“诗歌不少是用于吟诵或入诗歌不少是用于吟诵或入
            的                                             《                                              映成辉成辉。。
                                                                                                         映
            的关系关系。。如上所述如上所述,,它们是双胞兄弟它们是双胞兄弟,,脱胎于同一母体脱胎于同一母体。。正正
            格与变格并不是兄弟关系与变格并不是兄弟关系,,而是类似于母子关系而是类似于母子关系。。变格由变格由
                                                           乐的的,,其韵多要求高亢延伸其韵多要求高亢延伸,,吟诵或入乐演唱才有舒缓的吟诵或入乐演唱才有舒缓的
                                                                                                            在
            格                                              乐                                                在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谨赋仄韵七绝一首谨赋仄韵七绝一首,,题目就叫题目就叫
            正                                              余地地,,便于充分表达情感便于充分表达情感。。韵脚用平声韵则可符合这种要韵脚用平声韵则可符合这种要  《 《仄韵律诗的呼唤仄韵律诗的呼唤》,》,期望仄韵律诗之花会同平韵律诗一样期望仄韵律诗之花会同平韵律诗一样
                                                           余
            正格脱胎而来格脱胎而来,,如平平仄平仄是由平平平仄仄脱胎出来如平平仄平仄是由平平平仄仄脱胎出来
            的                                              求。。平声从隋唐至今的调值都是高而平的平声从隋唐至今的调值都是高而平的;;而仄声都是不而仄声都是不  盛开
            的。。后者是本后者是本,,前者为末前者为末,,不可倒置不可倒置。。仄韵律诗与平韵律诗仄韵律诗与平韵律诗
                                                                                                         盛开,,一样鲜艳一样鲜艳。。
                                                           求
                                                                                                            仄平两韵共诗坛
                                                           平
            的
            的关系关系,,绝非如此绝非如此,,二者是平行关系二者是平行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它它  平或短促的或短促的((入声即属一种短促调入声即属一种短促调),),不便于吟咏或歌唱不便于吟咏或歌唱。”。”  仄平两韵共诗坛,,齐绽并蒂花更璨齐绽并蒂花更璨。。
            们都是正格。。                                        如                                                盛世彩虹映满天,,九州大地多芳翰九州大地多芳翰。。
                                                                                                            盛世彩虹映满天
                                                           如果说这是正确的话果说这是正确的话,,那么在律诗的入乐和吟唱功能早已那么在律诗的入乐和吟唱功能早已
            们都是正格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